欢迎访问宜春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论坛

《浅谈残疾人竞技体育》

来源:万载残联 作者:朱欣长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8-04 11:08:09

《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说,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运动员培养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残疾人竞技体育是现代社会中衡量一地方体育发展和社会文明发达程度标志的重要窗口,残疾人竞技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残疾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通观我县的实际,残疾人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发展不尽人意,全县现有残疾人16620人,拥有高级竞技技能人才只有4人,获奖各级牌数只有区区的11枚。到现在我县只开展过一次为期一天的残疾人体育竞技赛会,与我们人口、区域、发展理念极不相符。

残疾人竞技体育可展现残疾人自我体能潜力,表现其特殊体育才华,但由于残疾人身体的特殊性,他们的体育竞技付出得更艰辛,身心精神压力超乎想象!社会育才理念的畸形,重智育轻体育;残疾人体育运动更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没有针对残疾人运动社会指导员,二是没有一个系统的残疾体育竞技规划、场所,残疾人竞技体育没有系统专业培训很难出成绩,想即时见效更是不可能的。

造成残疾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举步艰难,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选才面窄,可选人才途径只有县特殊教育学校及县城周边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社区;二是培养的途径少,我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培养保障机制是县级发现选送,市级培养提高、省级集训参赛和国家重点培养四级联动,除了表现特别优异的天才,才能被乡镇(街道)残联专委发现,其他需要系统培训后才能发现的人才就几乎都被埋没。三是成才率低,由于残疾人身体的特殊性,他们身心压力超乎想象,负出的代价与成效也不成比例,他们的出生时就被人认为怪物,父母心中的弃儿,不会得到爱护与培训,得到社会的资源更少。四残疾人运动员培养经费少,指导员少,不能得到正常的培养,社会资源本就僧多粥少,有限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五没有合适的残疾人运动员运动场所、器材,就拿我县的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它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坐落于偏远的康乐街道联和村,由联和村的村小学校改造而成,教师办公室、浴室、厨房、餐厅、保安室全部是板房构建,生锈漏雨,条件异常艰苦,学校的操场也不足300平方米,更谈不上拥护专业的指导员、运动器材。六对残疾人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比赛少、没有专职的体育宣传人员,媒体对残疾人体育报道更少,很难引起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七残疾人就业是当今社会的难题,诸多配套政策和社会环境上的不完善也逐渐凸显,竞技体育动动员只知体育竞技,就业就难上加难。

为改变我县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现状,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把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发展计划中。近期我县正在探讨由县工委牵头由县残联、县体育促进中心、教体局、特殊学校四方联合议事机制。县残联运用残疾人办证平台建立全县残疾人体育爱好者共享数据库;县体育促进中心利用全民健身规划,分类别对残疾人健身活动进行指导员培训;县教体局充分利用特校这个平台制定残疾学生健身规划,力争每年召开一次学校运动会;特殊学校要结合劳动技能培训有意识的储备文件体育人才;县残工委定时的组织全县残疾人体育比赛,发现体育天才,主动让媒体参与报道,提升宣传力度,让残疾人运动员有荣誉感、幸福感。第二加大对残疾人体育的投入,拓展残疾体育经费来源渠道,特别要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投入,县残联计划结合劳动技能培训每年投入30000元左右用于特校文化体育教学,弥补学校文化体育经费不足,让学校有经费规范场所、增添器材,制定完备的后备人才挖掘、培养计划;第三充分运用无障碍改造政策,拓展残疾人运动场所,县残联协助县全民健身促进中心在公共健身场所增设适合残疾人特点和要求的训练设施,推动残疾人竞技、康复健身与社区全民健身活动融合;第四建立激励机制,做好生活与安置保障,对有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指导员进行激励,提高他们的待遇,条件充许的情况下退役的特别优秀运动员可以安排进县残联、民政或全民健身促进活动中心等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工作,积极的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弘扬残疾人运动员优秀事绩,对他们刻苦训练、不计得失、顽强拼搏正面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残疾人竞技体育一定会得到社会认可,残疾人事业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国梦也是每一个残疾朋友的梦。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