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春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服务 > 组织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来源:宜春市残联 作者:残联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9-04-10 12:58:10

开展或进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握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只有把握了它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才能有效开展教育实践。否则就会陷于盲目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是统一的,它的基本任务规定了它的基本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有许多,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等。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爱国主义是什么,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情感、思想和行动。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这是由思想道德教育的属性和爱国主义的功能决定的。  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  爱国主义首先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不能离开生养自己的祖国而存在,任何人都生长在一定的祖国内。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环境中出生和成长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祖国的文化模式、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人在他生命和生活的历程中,渐渐地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开发和运用着祖国的物质资源并无时无地受惠于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承袭着优良的传统,使历史不断延伸。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自己祖国的爱恋之情,这种感情表现为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心,表现为对祖国发展状态和前景的关注。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爱国主义首先是因为人们在自己祖国内生活和居住产生的感情。尽管这种感情是朴素的,但这却是爱国主义产生的根基。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之所以爱国还源自于人对祖国和个人命运联在一起这一事实的理性认同。祖国的兴衰决定或影响着个人地位的尊卑和命运的优劣这是人们亲身经验到的事实。国家繁荣稳定,兴旺发达人民富裕安康,国家贫穷落后、动荡不安则百姓贫困不得安宁。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文革灾害的鲜明对比再一次证明了国和家不可分的道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所以爱国、所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实质上是对自己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这也许是爱国主义产生的内在根据。  爱国是一种责任。如若把爱国主义只看成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感情,对利益关系的认同,那只是对爱国主义认识的一个方面,只有把爱国主义同时看作是一种责任,那才是对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才是有觉悟的表现。任何责任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根据,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责任,根据在于世界在目前是划分为国家的,任何人都属于一定的祖国,虽然人们可以在主观上否认自己属于祖国但客观上无论你承认与否,无论你走到哪里即使你加入了别国国籍人们也总是把你和你的祖国联结在一起。人属于一定的祖国享受祖国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雨露。祖国养育了你,你就应该回报祖国。这就像父母和子女间的相互责任源于血缘关系一样,亘古永恒,不能推脱和逃避。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责任,就是要对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当祖国遭受外族侵略时,爱国主义表现为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当国家面临分裂局面时爱国表现为维护祖国的团结和统一,而在和平发展时期则表现为祖国建设献智献力。爱国是无条件的“子不嫌母丑”。爱国不因祖国的贫富强弱而有差距。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祖国母亲装扮得美丽漂亮、使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进一步发展,是当代爱国者的责任。我们认     ,以坚实的理性认识为支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行动,一定会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  ,,、爱祖国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  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因而爱国主义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因生活、享受和责任而产生,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既由爱国的具体内容而生,也由生活、享受和责任而生。父母和老师以及同学都是属于祖国的,因而爱国必然包含着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爱国,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做起。爱国主义教育,既要让学生认识这些道理,也要引导学生把爱国的思想体现在具体的对象中。一个连老师、父母和同学都不爱的人,不可能爱国,爱国就是要从爱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另一方面,爱父母、爱老师和爱同学,也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给予了自己很多。他们不仅是自己生活的环境,更是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以及生活给予关怀和帮助的人。从自己的生活环境来说,由于熟悉,自然会生长出一份热爱之情,从对给予自己关照的角度,也会滋生出回报的情感。从这样两个角度来说,爱祖国,既要表现在对父母、老师、同学的爱,也会通过对父母、老师、同学的爱深化对祖国的爱。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抽象化,要把它体现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体现在对自己身边和周围的人的爱。尽管这些远不是爱国主义的全部,但如果爱国主义缺少了这些内容,也会走向虚无主义的境地。

二、培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是指一个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容许他人歧视、凌辱本国和本民族的尊严、荣誉,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强烈情感。爱国主义教育要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尊严感。民族自尊心的维护,不仅是情感上的东西,更是一种行动上的内容。所谓行动上的内容,是说对民族自尊心的维护,要靠实际行动。一方面在建设祖国和发展祖国中体现出来一方面当有人侵犯祖国尊严时要挺身而出维护民族的尊严。自尊心来自于独立的国格,正像一个人有人格不能容许他人欺侮、侮辱一样。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在前进和发展中,对自己的力量,对自己战胜困难,对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念。民族自信心是对自己民族的能力、品格的信心和信念。过去我们能够辉煌,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是因为我们民族的能力和品格,是因为我们的勤劳、勇敢和聪慧,是因为我们有崇高的追求。今天,只要努力,我们就能够改变落后的面貌。民族自信不是建立在虚无主义的态度上,而是建立在务实发展的实际行动上。民族自豪感是对自己民族所取得的成就,自己民族的发展和品格自豪的情感。一个民族得以自豪的是自己的成就,自己对人类的贡献,自己的品格风范。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不仅要为我们祖国有着悠长的历史而骄傲自豪,要为我们历史上的辉煌而自豪,也要为我们祖国的资源,我们的财富,我们的人民而自豪。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国家落后了。落后不值得骄傲和自豪,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有不甘落后的品格和能力。我们中华民族有改变落后的信念和决心,更有改变这种落后的能力。

三、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表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并在实践中践履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感情的综合反映。由于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因而尽管每一个民族都有民族精神,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品格。“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的精神力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另一方面民族精神最突出的体现在对待祖国的态度上。弘扬民族精神要体现在培育民族的优良品格上,这就是要培育学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格。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要培育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高贵品格。一个民族为了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树立勤勤恳垦,努力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反映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行动。也只有每一个人的勤劳勇敢,才会汇集成整个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具有古老传统的中华民族绵延不断地发展。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使学生认识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要使学生认识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行动中,而且也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发扬民族精神,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